魅力马关物联网平台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29-86630006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马关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罗家坪村:“绣”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打印]添加时间:2022-07-15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293
 一根绣花针、一卷细线、一张磨滚好的白麻布,看似简单的几样工具,到了熊友芬的手里,似乎被赋予了灵性。寥寥几针,一幅花鸟间杂着几何图案的刺绣作品便已成形,栩栩如生,不由得让人惊叹苗族刺绣文化的魅力。
 
除了熊友芬,傍晚的长亭上还有七八个身着苗族盛装的妇女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一边忙着各自手中的绣活,一边交流技法,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歌声,飞向壮丽的罗家坪大山间,久久回荡……
 
在马关县金厂镇的罗家坪村,一根根小小的绣花针、一片片磨滚好的白麻布、一群群拥有刺绣手艺的农家妇女,不仅绣出了美丽图景,还“绣”出了幸福新生活。
 
今年42岁的熊友芬是村里的刺绣人之一,也是土生土长的金厂人。
 
“我外婆、我妈妈都爱刺绣,我们从小到大穿的苗族服饰都是她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我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已就学会了”,熊友芬说到。
 
苗族刺绣一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产业支撑,罗家坪的苗绣产品始终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丰富的刺绣资源难以变成产品优势,刺绣技艺传承和发展一度走入困境,很多苗族妇女守着“宝贝”却过着穷日子。
 
自201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罗家坪村列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来打造,总投资1293万元。主要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产业发展,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引进马关一家苗族服装店组建“扶贫车间”,组织在家闲置劳动力生产苗衣刺绣。
 
“小时候学刺绣只是为了美,没想到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场,还可以增加收入,一听说村里建立刺绣扶贫车间,我第一个报了名,还把左邻右舍拉进来,一起接订单”,熊友芬说。
 
同村的王发翠也是名副其实的老把式,18岁就外出打工的她,到现在也没赚到什么钱。据她介绍,由于很小就外出打工,吃的苦头自然也比别人多,现在的她求的就是一份安慰,既能顾家、又能赚钱再好不过,刺绣车间恰好符合她的全部标准。
 
“现在在村子里面每月都能赚2000元左右,既能在家看娃又能有钱赚,不再打算出去打工了。”王发翠说到。
 
现在罗家坪刺绣车间拥有“绣娘”21名,采用订单式进行生产,厂家把原材料发放到各个“绣娘”手中,待绣好以后又按照30元一米的价格回收。现在每年都能为绣娘带来8多万元的收入,既可养活自己又可养活家,真正撑起了增收致富半边天。
 
“有手脚麻利的比我们老爷们挣的还多。”说这话时,村长熊光全一脸羞涩,看着尴尬的熊光全,长亭里再次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截止目前,罗家坪刺绣车间已有务工人员21名,其中档卡户2名,前后共计承接订单20余单,实现增收15万余元。
 
“以前自己要照顾家又要赚钱,着实辛苦,现在有了刺绣车间我们扎扎实实‘绣’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王发翠看向远方说到,对比着过去与现在,似乎在回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