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马关物联网平台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29-86630006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文山马关:百年古村奏响新乐章
 [打印]添加时间:2022-10-28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94
   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地处中越边境、马关县内最大的壮族侬支系聚居村,马洒村如何实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美美与共?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老人亭位于马洒村中心,见证了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谐共存。老人亭曾是寨老聚会议事的中心,如今亭中的“培英楷模”“进士”匾额仍在诉说着重文办学、亦耕亦读的优良传统。
 
  走进新建的村史馆,一件件老物件唤醒马洒400多年的历史记忆。马白镇宣传干事唐翎说,馆内珍藏着的进士王秉福答卷很受游人青睐。王秉福“乃合天下之大,而业足以盖之。极万世之遥,而德足以垂之”的观点,正是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真实写照。如今,村史馆已成为马洒村凸显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更是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阵地。
 
  方寸之间的匾额文化,成为马洒村的“名片”。在神蛙广场旁的文化走廊里,一块块匾额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唐翎说,村里保存下了20多块匾额,有鼓励教育的“和丸教子”匾,也有点赞五世同堂的“祥开五葉”匾,不一而足。
 
  马洒村民族文化丰富,共有8大类6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纸马舞、手巾舞、侬人古乐、银器制作等是马洒文旅的金字招牌。“侬人古乐20多种旋律和曲谱靠口口相传保留至今。百年来,旋律没有变,但歌词作了修改,歌唱新时代新生活。”今年75岁的州级侬人古乐传承人高天合说,马洒侬人古乐队现在有40多人,老中青都有,定期开展表演。
 
  徜徉村间小道,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房屋依山就势错落有致。300多户人家,户户房前有花、屋后种树,清澈的水流顺沟而下,从寨头流淌到寨尾。
 
  5年前,马洒村村民邓光琼请木匠师傅将老宅改造成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小院,起名“甜小筑”,成为村里的首家农家乐,并将壮族特色菜进行了改良创新,融入了舂粑粑、制作花米饭等特色体验,成为了马洒村的网红打卡点。
 
  2017年,马关县启动了马洒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积极整合项目、政策、资金,实施道路建设、民居改造、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生态农业等工程,大大提升了马洒的颜值。
 
  当地党委和政府以“铸意识、打基础、挖特色”为抓手,加强马洒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弘扬,组织开展壮族纸马舞、手巾舞、侬人古乐等学习培训,利用壮族“三月三歌节”“锦壮红饭节”等节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马洒村党总支书记蔡宗幸介绍,为使民族特色旅游村建成后有人运营、有人管理,马洒村委会和马白镇其它9个村委会及部分村民抱团组建了集体经济联合体——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0万余元,建设丛林探险、游泳池、观光车等娱乐设施,乡村旅游运营步入了正轨。打好“文游牌+生态牌”,古村马洒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团结心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州有“壮族彝族铜鼓舞”等5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斩获世界合唱比赛金奖,《幸福花山》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2021年,文山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马洒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鲜活实践启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夯实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实根基,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