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马关、砚山!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区
   在近日举行的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为2022年度
 
  16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授牌
 
  此次授牌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包括5个州(市)和11个县(市、区)
 
  5个州(市)分别为:楚雄州、德宏州、丽江市、迪庆州、临沧市;
 
  11个县(市、区)分别为:彝良县、绥江县、马龙区、师宗县、澄江市、双柏县、大姚县、红河县、砚山县、马关县、宁洱县。
 
  本次被命名的
 
  16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根据区域特色
 
  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索
 
  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示范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它们为何能脱颖而出?
 
  绿色与发展共赢的背后有何妙招?
 
  一起来看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处滇中腹地,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01%,绿孔雀数量达300只左右并逐年增加,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有“中国绿孔雀之乡”的美称。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楚雄州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水源地保护等7个标志性战役,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持续发力。州委、州政府围绕坚持目标引领、坚持生态立州、夯实生态制度、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六大方面发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值得一提的是,楚雄州夯实生态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制机制,开展州县两级年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106名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部门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84项次。同时,楚雄聚焦绿色产业强州建设,实施5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省首个“8+3”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建成投产。
 
  此外,楚雄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严守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河湖岸线管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444.76平方公里,有湿地57.19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01%,绿孔雀数量达300只左右并逐年增加,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中国绿孔雀之乡”品牌全面打响。生态空间更加优化,“两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滇中翡翠”更加熠熠生辉,“绿美楚雄”声名远扬。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素有“植物王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之称。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1.8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10年来全“优”。
 
  近年来,德宏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其推广“石梯生态发展经验”,实现“砍树人变成护林人”“狩猎人变成护鸟人”“贫困人变成鸟导游”“贫困村变成旅游村”的巨大转变,该模式被评为生态环境部2019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同时,凝心聚力打好生态产业“组合拳”,不断激活绿水青山富民效应和生态经济“乘数效应”,大力发展以竹子、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和番麻“六树一草”为代表的生物特色产业,擦亮德宏生态品牌。
 
  此外,德宏还将云南省乃至我国在边境地区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逐步向外输出,建设中缅环境交流合作中心,闯出了一条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先行示范之路;先后与美、英、缅等国媒体合作拍摄自然纪录片,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讲述德宏生态故事,传递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
 
  丽江市
 
  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72.14%。
 
  近年来,丽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全市与四川省开展联动机制,打开泸沽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新局面;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泸沽湖、拉市海获评省级美丽河湖,绘出了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
 
  此外,丽江市还以绿色生态助推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古城高山花卉、玉龙道地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有机芒果、宁蒗马铃薯种薯为代表的“一县一业”绿色产业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着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绿氢”产业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全省绿色氢能基地和氢能综合应用先行先试区,建设“绿氢丽江”。经过多年实践,丽江市古城区走出了守护绿水青山变成“美丽资源”,“美丽资源”转为“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反哺文化传承之路,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城样本”。
 
  迪庆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迪庆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全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迪庆州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作战、环保统一监管、企业积极治理、媒体大力支持、群众热情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全州推进以高原生态森林城市为载体的“绿美迪庆”建设,建立问题整改落实清单、牵头、会诊和承诺“四项”机制,明确584名河长。2017年以来累计巡河57450次,清理河道面源垃圾3850余吨。实施金沙江重点水域10年禁渔。
 
  迪庆州还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其67.29%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州已建立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际重要湿地、4个省级重要湿地、1个国家森林公园。累计创建“州级生态文明村”四批次16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9个,实现全覆盖。区域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迪庆雪域高原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临沧市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境内群山叠翠、四季恒春,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2%,是中国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临沧市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大家带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激励着临沧各族干部群众,临沧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近年来,临沧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个定位”要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彝良县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中部,地处云、贵、川3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全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163平方公里,并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是滇东北最大的森林绿洲。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县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依托丰沛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经济;确定了以天麻、竹子、马铃薯三大主打产业为支撑,助推“绿色食品牌”发展,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积极挖掘红色、民族、生态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使文化旅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把彝良建成全国知名康养目的地、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通过聚焦“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彝良“美丽县城”逐步建成。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3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植绿化苗木320.55万株。同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3个,13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过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处处彰显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
 
  绥江县
 
  昭通市绥江县位于金沙江下游南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绥江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团结、银厂等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实现无围墙开放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8平方米;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制定金沙江库岸整治“十严措施”,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金沙江(县城中城段)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有效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
 
  近年来,全县积极探索“农文旅”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低山李子、半山经作、高山竹子”的立体分层农业模式,打造了金沙水上乐园、罗坪蝴蝶苗寨、大团岩峡谷、峰顶山等景区,开展集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在当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卫士”的同时,绿叶变“金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马龙区
 
  马龙区,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东及东北部与麒麟区、沾益区接壤,南与陆良县、宜良县毗邻,西及西北与嵩明、寻甸两县交界。
 
  在生态建设方面,马龙区大力推进“绿美马龙”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河(湖)长制,加大黄草坪、松溪坡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力度。完成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黄草坪水源地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目前已创建省级美丽河湖4条、市级美丽河湖2条,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擦亮生态底色,马龙区依托绕城森林、生态廊道、骨干河道、主要道路等公共空间,打造了总长度为6.02千米的城市绿道。2020年以来,马龙区绿化覆盖率达41.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师宗县
 
  曲靖市师宗县地处滇、桂两省(区)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境内有5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风景名胜区,有3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等殊荣。
 
  自全县2011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森林覆盖面积由治理前的1642平方公里增加到治理后的16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居全市第1位。在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后,按照“一县一业”创建要求,培育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基地。发展商品林100余万亩,总产值达3.4亿元以上。多措并用后,石漠化治理地区的利用率在80%以上,带动10余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同时,全县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优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由十年前的8.1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7.4亿元。石漠化的治理让师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以前的光山华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金山银山。
 
  澄江市
 
  玉溪市澄江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5%以上。
 
  澄江自然资源独具优势,生态环境良好,有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其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被列为全国8个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和全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近年来,澄江市以流域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抓实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治理和湖泊水生态改善等“三治一改善”等工作,抚仙湖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澄江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先进县、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等称号。
 
  双柏县
 
  楚雄州双柏县坐落于云南省中部,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绿色是双柏的天然底色,生态是双柏县的最大特色,境内林海莽莽、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84%,素有“滇中绿海明珠”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美誉。
 
  多年来,双柏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过硬的举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100%,国控监测断面绿汁江口、礼社江口水质和省控监测断面元江口水质年均保持Ⅱ类标准。
 
  此外,双柏县始终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以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绿色发展特色县为发展方向,立足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查姆湖风情之旅、白竹山生态之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康旅”产业逐渐形成;澳洲茶树精油及樟油精深加工、药物提取和中药配方颗粒等多条生产线,森美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健康成长,“三品一标”认证达125个,总量居全州前列。
 
  大姚县
 
  楚雄州大姚县地处“滇中”核心区,县域内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重点功能区县。
 
  近年来,大姚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落实。全县完成“多规合一”编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中心城区范围线,实现县城区城市开发建设控制线、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生态控制线“一张图”,河长制工作走在楚雄各地前列。
 
  同时,大姚县将绿色食品业确定为重点产业之一,以“一县一业”核桃特色县为抓手,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基础上,大姚核桃逐步探索出“三产融核”的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据普查统计,全县12个乡镇核桃种植面积达165.9万亩,核桃产量达4.62万吨,核桃销售收入达8.04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4952元,核桃树成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绿色银行”和“铁杆庄稼”。
 
  红河县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森林覆盖率为60.4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8%以上。
 
  近年来,全县切实把红河谷5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修复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引进和培育企业21家,发展13个种植基地,开发利用干热河谷土地25.2万亩、水果21.5万亩,实现干热河谷区域水果产业产值7.6亿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互动共赢的发展格局。
 
  红河县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其74个村委会获“州级生态文明村”命名,生态文明村创建率达80%,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3个。累计实施22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4个乡镇集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以上,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砚山县
 
  文山州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区,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
 
  近年来,砚山县深入推进“森林砚山”建设,让石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11.52亿元,建成省级森林乡村10个,乡村绿化率达30.09%,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5.69%提高至2020年38%,实现了“荒山变绿,绿山成金”的美丽嬗变。
 
  2021年,县域地表水水质、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为100%;空气环境优良率达98.6%;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0.64。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马关县
 
  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文山州石漠化复杂、类型齐全、分布面积较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岩溶总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7%,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岩溶面积的66%。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马关县以园林城市创建拉动生态建设,县城建成区公园绿化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46%。一大批特色林果经济村、田园经济村、乡村旅游村相继涌现,全县1951个村小组绿美建设全部达标。到2021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54%,是喀斯特地貌上崛起的一片丰美绿洲。
 
  目前,全县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5个,形成具有马关特色的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山清水秀富民的马关样本。
 
  宁洱县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滇南乃至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全县先后荣获了“中国天然氧吧”“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云南十大宜居县”等称号。
 
  近几年,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全市排名第二,绿色发展指数82.1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松山水库)水质优良率和达标率均为100%;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262.7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49.67平方米。
 
  全县获评中国传统村落4个、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14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美丽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宁洱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共赢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环境
 
  既是自然财富
 
  也是经济财富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一直以来
 
  云南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
 
  之间的辩证关系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南也走出了一条
 
  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
 
  再到“育山富民”的生态发展之路
 
  实现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
 
  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注脚
 
  绿水青山掩映下
 
  彩云之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的
 
  大美格局轮廓尽显
 
  青山为笔
 
  绿水为墨
 
  云南将继续绘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一起为家乡点赞
发表评论